初学者调试浓缩指南

less than 1 minute read

Published:

理解萃取过程是做好咖啡的第一步!

介绍

如果你是一位咖啡爱好者,并且在家自己制作浓缩咖啡,你一定听说过所谓的黄金标准,即在25到30秒内以大约1:2的粉水比萃取。然而,当你的浓缩咖啡看起来不对劲或尝起来味道不好的时候,你知道该调整哪些变量吗?如果你不知道,我相信读完这篇博客后你会有所了解。

浓缩世界中的可调变量

在制作浓缩咖啡时,有许多变量可以调整,每个变量都会影响你最终的咖啡。一些基本的变量包括研磨粗细度、使用的咖啡粉量、使用的咖啡豆品种、水温和萃取量。要萃取出一杯不错的浓缩咖啡,你需要联动地调整这些变量以获得最佳风味。

但在深入探讨每个变量之前,让我们先思考一下冲煮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。如果你使用半自动浓缩咖啡机,通常的工作流程是

  1. 研磨咖啡豆
  2. 准备咖啡饼并压实
  3. 锁定滤杯并让水通过

本质上,提取过程中,水作为溶剂流过咖啡粉饼,溶解咖啡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带入杯中。棘手的部分是洞悉咖啡被萃取的程度。就像煎牛排一样,你必须知道何时关火,以防止煎得不够或者煎得过熟。在浓缩咖啡的体系中,我们有完全对应的术语,即萃取不足和萃取过度(见下图)。

bar

那么问题来了:提取是如何受各种变量影响的?在我逐一讲解这些变量之前,我在下表中列出了每个变量,以便你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提取。

变量更易萃取 / 萃取更多更难萃取 / 萃取更少
烘焙程度深烘浅烘
咖啡粉量
研磨度
水温
压力
提取时间(也对应萃取量)

烘焙程度

简单的结论是深度烘焙的咖啡通常比浅度烘焙的咖啡更容易提取。这是因为随着烘焙过程的进行,咖啡豆的结构完整性会下降,变得更具孔隙性,这意味着在提取过程中咖啡与水的接触表面积增加,溶解物更容易被水带出。顺便提一下,深度烘焙通常表现出焦糖、坚果和巧克力等风味,并且它们所萃取出的浓缩咖啡通常看起来像糖浆一样。

考虑到这一点,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知道深烘豆通常需要比浅烘豆更粗的研磨度,因为一旦研磨得太细,苦味就会占据主导(萃取过度)。另一个常见的做法是,人们通常会使用更热的水来冲煮浅烘的豆子,因为在温度升高时,溶解物通常更容易溶解(基础化学知识)。

咖啡粉量

这一条指的是你做一杯浓缩咖啡所使用的咖啡豆的量,通常是18克。然而,有时我们可以通过0.x克的微调来达到某些效果。咖啡粉量可以看作是一次萃取中总的工作量。直观地说,粉碗里的咖啡粉越多,萃取要做的工作量就越大,反之亦然。

一般来说,我建议你使用粉碗上标注的粉量。然而,如果篮子上没有标明粉量,我建议你这样做。

  • 将粉碗装满未研磨的咖啡豆。
  • 称量粉碗里的咖啡豆,这大约就是你应该使用的粉量。

研磨度

研磨粗细度可能是对浓缩咖啡影响最大的变量,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咖啡粉饼是否能承受足够的水压。如果研磨得太粗,咖啡粉饼将无法形成有效的阻力来抵抗水的压力,因此你可能会得到一杯流速很快的、低压的(低于9 bar)、萃取不足的、酸味的咖啡。相反,如果研磨得太细,咖啡饼将变得太密实,水难以渗透,你将得到一杯流速很慢的、高压的(超过9 bar)、萃取过度的、苦味的咖啡。

水温

另一个初学者不常考虑的变量是水温,因为大多数家用咖啡机不支持调节水温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会在这里列出并讨论它。在化学中,我们知道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。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浓缩咖啡的制作。使用更烫的水,使我们更容易从咖啡粉中溶解出物质。因此,常见的做法是对“更难萃取”的咖啡(例如浅烘豆)使用更烫的水,而对“更易萃取”的咖啡(例如深烘豆)降低水温。

压力(注意:这里讨论的是冲煮头内的压力,而不是泵压。)

压力实际上是一个被其他变量决定的变量,它仅由咖啡饼对水产生的阻力决定。具体来说,它取决于研磨粗细度和流速。当你将咖啡豆研磨得很细时,咖啡饼变得密实,水难以通过。然而,水从冲煮头出来的流速是固定的。那么,当有恒定流量的水进入而没有那么多水流出时,压力就会在冲煮头内构建起来。当水开始湿润咖啡粉饼,浓缩开始滴落时,由于水流的作用,咖啡饼开始失去其结构完整性,从而导致压力逐渐流失。这就是为什么在萃取开始时你只看到几滴浓缩咖啡,而在萃取快结束时看到快速流动的水流。

某些咖啡机,如Lelit Bianca和La Marzocco GS3,支持流量控制。这意味着你可以在提取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水的流量。改变流量会导致(观测到)压力升高或降低。另外一些高端机器,如Rocket R9 One和La Marzocco Strada,支持压力调整,这会改变泵压,即水被泵送到冲煮头的压力。

调试浓缩咖啡的基本原则

理论讲够了,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制作一杯好的浓缩咖啡?如果你手头有一支完全陌生的咖啡豆,我建议你首先设定的目标是逼近那个黄金标准,即25到30秒内提取约1:2的产出比。一旦你达到了这个目标,你可以再根据口味进行调整。如果你觉得酸味占据了主导,那么很有可能是萃取不足,你可以调整变量来获得更多萃取(参考上表);反之,如果你尝到了令人不悦的苦味,很有可能你的咖啡萃取过度了,那么你应该向更少萃取的方向调整(参考上表)。以下是一些建议。

一次只调整一个参数

在科学研究中,我们经常听到控制变量法,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这里。每当你进行调整时,请记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。例如,如果你选择在下一杯中研磨得更细,请保持粉量(例如18克)和萃取量(例如36克)不变。

优先考虑口味而非外观

另一个建议是我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的。我知道对于一些人(包括我自己)来说,制作浓缩咖啡是一个美学过程,你可以看到美丽而浓稠的浓缩咖啡缓慢流出。然而,好看的浓缩咖啡并不总是好喝的。因此,不要优先根据外观来判断你的浓缩咖啡,而是根据其味道来判断。